时间:2022-10-07 21:09:46 | 浏览:1950
查看交城地图,整个交城县就像躺着的山西地形,静静地横卧在山西的右臂弯处。交城地处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东麓、晋中盆地西缘,全县北枕吕梁、南带汾河、东抵太原、西临方山和离石,是吕梁的东大门、省城的后花园。亘古苍翠的吕梁山将其揽入怀中,不息流淌的文峪河带其走过千年。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壮美绚丽的自然风光,共同演绎出山水交城的华美乐章。
2017年以来,交城县按照全省综改战略要求,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旅游产业作为交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结合全省提出打造“夏养山西”康养品牌的发展目标,以“旅游+康养”为全域旅游发展主攻方向,全面启动“夏养山西·康养交城”战略规划,重点突出“全季·全域·全体·全产业链”康养理念,开启了交城“山水交融地、人文荟萃城”全域旅游新时代。山水交融地人文荟萃城
“一城山水,忠信之乡”,交城在巍峨苍翠的吕梁山和清水悠悠的文峪河共同哺育下,默默地走过了千年。大自然的厚爱和历史文化的眷顾,赋予了交城瑰丽多姿的山水人文资源。
交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人和古人留下了太多精彩:10万年的旧石器文化、7000年的彩陶文化、5000年的灰陶文化、3000年的道教文化、2000年的冶炼文化、500年的佛教文化,交城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可圈可点。世界佛教文化圣地、中国卦文化发祥地、中国骏枣之乡、中国古树名木之乡、中国玻璃文化之乡、中国铸造之乡等等,让交城成为最富魅力休闲旅游胜地之一。
自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置县至今,交城已有1400余年的建县历史。一代忠信之臣狐偃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孝文帝因祖母丧而居忧避政孝举传颂万代;昙鸾、道绰、善道开创了净土教派,使玄中寺成为佛教净土宗开宗圣寺;李世民、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米芾等曾以文彩华章点缀了交城灿烂的文化。至宋代,交城为全国冶铁基地,明清以来,交城又发展为全国著名的皮货加工集散地,素有“交皮甲天下”之称,成为缔造晋商辉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城是全省旅游开发重点县,全国重点生态保护区和省城太原卫星区域旅游热线,境内自然人文景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境内拥有卦山、玄中寺两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卦山因群峰环列形同卦象而得名,被道家视为天然道场,有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天宁寺、铸铁碑、毗卢阁、唐槐等景点,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始创于北魏延兴二年(472年)、建成于承明元年(476年)的玄中寺,是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之一,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
郁郁葱葱的吕梁山脉,中间有一条历千年而不息的河流向东流淌,这就是交城的母亲河——文峪河,发源于交城山的庞泉沟,横贯全境,也是汾河的主要支流。文峪河两岸峰峦叠嶂、苍松翠柏,河道随山势蜿蜒曲折,造就了惊艳无比的美丽景色,形成了文峪河百里黄金旅游廊带。
而作为文峪河发源的庞泉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总面积104.4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4%,更有“华北绿肺”之称,是全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一、“华北落叶松之乡”,黄土高原上难得的一片绿洲。
交城还是一片红色故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华国锋,中国的红色报人常芝青、李立功等交城优秀儿女曾长期工作和转战交城山,与老区人民共同谱写了《吕梁英雄传》的不朽篇章……
一首交城的山交城的水,传唱天下,揭起了交城旅游业神秘的面纱,以“一山一寺一河一沟一鸟”五位一体的资源框架已基本成熟与定型。一山就是以“山形卦象”而闻名于世的全国唯一易学研究实体"卦山";一寺就是蜚声中外的佛教净土宗祖庭"玄中寺";一沟就是有"华北夏都"之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一河就是蜿蜒交城百公里的母亲河“文峪河”;一鸟是交城山水孕育的山中精灵、全域旅游吉祥物“褐小美”的原型褐马鸡。一座山的灵韵卓绝、一处寺的博大精深、一条河的岁月悠长、一道沟的幽深旷远、一只鸟的神勇智慧,共同构成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交城山”画卷。
五彩缤纷交城山,四季沐歌写浪漫。山川绵延千里、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景观殊胜,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让“山水交融地、人文荟萃城”的交城名副其实。
牵手“全域旅游”助推转型升级
交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如今,跨越波澜壮美的交城山水,伴随前人和古人留下的众多精彩,23万交城儿女在追求现代文明的实践中,正将全县1822平方公里热土作为画布,描绘新的图景。
2017年5月31日,在《人说山西好风光》第二季第六场城市竞演活动中,吕梁创意性地把交城山水搬上舞台,“褐小美”作代言,唱响交城的山水。
2017年6月29日晚,一曲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交城山》主旋律久久回荡于交山上空,“《唱响交城山》卦山·玄中寺创建5A景区暨交城县全域旅游季”大型文艺活动璀璨启幕,标志着交城全域旅游开始进入新的佳境。
当年8月下旬,交城更是以全省唯一县级展馆的身份参加了全省最大的文旅盛宴——第三届山西省文博会。展会上,以交城磁窑为代表的交城文化产品、以交城山为代表的农特产品、以“褐小美”IP形象为代表的文旅产品三大品牌,与“活力交城、文明交城、厚重交城、智慧交城”四大主题交相辉映,共同凸显出了“山水交城,诚交天下”的独特魅力。
2017年以来,交城乘着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获批为全省首家文旅双创基地的东风,同时依托“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各项政策利好,交城县逐渐形成了“一圈一带”休闲旅游大格局,“全域旅游”正给交城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注入强大动力,一场旅游业升级的大戏拉开序幕。
“一圈”,即在平川13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10个旅游景点,重点打造休闲农业和文化旅游;“一带”,即以文峪河两岸70公里黄金旅游带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打造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围绕深度开发“一圈一带”旅游格局和文物保护战略,交城遵循产业发展、村民增收的原则,以构建全域旅游为总体布局,依托卦山、玄中寺悠久的历史文化,晋绥边区第八分区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以及庞泉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华北第一漂”、庞泉沟水上乐园游乐项目等为载体,着力打造山西省重要旅游目的地。2017年,全县各景区共接待游客789.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6.33亿元,旅游业已成为交城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依托遍布全县的多样性旅游资源、紧邻省会和大学城优势,交城正将全县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深挖现代文旅产品创作,力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同振兴。如今,在提升上述三大文旅品牌的同时,交城正打造以交城为主辐射全省的文旅产品设计研发平台、尝试以3D打印为主的高新技术生产制作平台、线上线下统筹整合的营销平台,逐步形成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技术、人才、基金全方位跟进的全省文旅全产业链开发体系。
为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交城在制定实施《交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基础上,加快了全县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成立了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筹建文旅集团和旅投集团,对全县旅游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宣传、统一品牌。通过面上推开、点上突破、融合互动、创新促进,积极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交城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渐行渐快,正形成山上山下遥相呼应、自然人文相映成辉、历史现代交汇融合的大旅游局面。
如今,交城举全县之力建设大景区、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旅游的格局越发清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城呼之欲出。
以“旅游+”为抓手再谱扶贫新篇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不浇交城浇了文水……”。一首反映现实的原生态民歌《交城山》,曾唱出了交城人民辛酸无奈、质朴性格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交城区位特殊,一方面既是吕梁的东大门,更是山西省会的后花园,距太原仅51公里,可以说是省城太原的“编外”近郊;另一方面,交城属吕梁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山西省省定贫困县,境内92.8%属于山区,脱贫攻坚面临很大压力。
交城境内山多川少、沟深林茂,巍峨苍翠的吕梁山和清水悠悠的文峪河共同交织的生态图景无疑成为一份珍贵的“生态礼物”。
而打开这一礼物的有效途径即是交城举全县之力推进的“全域旅游”。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的讲话精神,交城县全体干部群众牢记“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的要求,力求以“全域旅游”为重要抓手,让“交城的山水”真正成为交城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目前,为了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交城依托“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旅游+相关产业”的文化内涵拓展,以旅游业为中心,融合其它产业,在形成旅游综合新产能的同时,着力建立有效的旅游扶贫长效机制,寻求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旅游+文创,成立文旅产品开发协会,挖掘非遗文化,加大磁窑陶器、旺英堆锦、琉璃咯嘣等系列特色文旅双创产品和文旅非遗产品的开发,建立4800平方米的“交城创谷”,与知名院校和企业联手打造集住宿、旅游、休闲、购物、康养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产业链,为交城脱贫攻坚提供重要长效支撑。
旅游+“绿、特”产业,充分挖掘交城丰富的资源优势,鼓励引导贫困户开展肉牛、枣、核桃、蜂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养殖业,为全域旅游提供丰富的“名、优、稀、特”农旅产品,借助旅游业带动农产品的销售,夯实攻克深度贫困的产业支撑。
旅游+娱业,云顶亚高山草甸区“四十里跑马堰”、华北地区最大的峡谷漂流景区和游乐项目“庞泉沟水上乐园”、农业生态采摘园、如金温泉疗养生态度假村等娱乐项目吸引当地农民纷纷回乡就业。
旅游+乡村,交城县在着力打造卦山、庞泉沟等重点景区的同时,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纳入全县旅游发展大格局,对精准扶贫贫困村和贫困户精准发力,引导全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交城正重点打造苏家湾村和偏梁村2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苏家湾景区和如金生态园2个3A景区,启动“磁窑村寻古”文化探源,支持段村建设“中国传统村落”,支持田家山民宿旅游,打造2到3个精品民宿村。“十三五”期间,交城县将建成8个以上各具特色的农家乐特色村,100家以上上规模的特色三星级以上农家乐;直接从业人员1000人,带动4000农民从农家乐中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旅游+电子商务,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平台,交城重点培育农副产品、日用品等特色旅游纪念品企业,扶持农畜林类、中药材类、民特纪念类、宗教特色类等本土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推广,探索电商销售,引导贫困村开展电子商务,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期。为实现全县73个贫困村实现摘帽、深度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交城结合“全域旅游”强化发展旅游产业,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六城同创”擦亮“全域旅游”招牌
城是一处景,景是一座城。“全域旅游”正以崭新姿态站在交城全域发展的最前沿。
为实现交城在“十三五”规划中描绘的“全域旅游”发展宏图,交城用建设景区的理念建设城市,用建设城市的力度建设景区,一个精致、灵秀、大气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园林之城款款走来。
列入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16年以来,交城县屡屡斩获各类国字号、省字号的创先争优的荣誉,一方面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政策环境和发展之机,另一方面也为交城打造“一城三区”,建设“生态交城、活力交城、宜居交城”全域旅游大品牌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推动交城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双跃升,交城乘势而上,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统领,全面启动创建“六城同创”工作。以示范创建行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清洁能源更替行动等“十项行动”为抓手,交城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随着“六城同创”不断深入,交城城市建设的短板正在补齐,城市管理的诸多弊病正在去除,交城的城市形象、宜居品质和城市吸引力也水涨船高,为交城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结合“全域旅游”,在“六城同创”带动下,交城的旅游软硬件设施也日趋完善。交城创谷成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全省首个文旅产品“褐小美”惊艳亮相,卦山、玄中寺景区管理体制机制率先完成,迎宾路、龙山大街风情街改造初见效果,2座游客服务中心、17座文化旅游星级厕所基本建成,旅游效果显现。
建设知名“康养胜地”打造全域旅游新特色
2018年,交城县坚持以“旅游+康养”为全域旅游发展方向,编制“全季·全域·全体·全产业链”康养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文化康养、运动康养、禅修康养等新业态,叫响“夏养山西·康养交城”,力争通过2到3年努力,让交城康养成为全省全域旅游的特色品牌。
全季就是坚持“一年四季都是旅游好时节”的理念,让游客任何季节都能享受康养服务。全域就是在“一圈一带”旅游景点上,同步布局康养设施,在庞泉沟、如金生态园发展生态康养、运动康养;坚持把佛教文化、忠信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入到康养中,与文化部、团中央共建全国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以柏叶口水库、吕梁英雄广场为核心的文化康养区,以卦山、玄中寺为核心的禅修康养区。全体就是围绕全民旅游,创新“旅游+”新模式,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扶贫、养生等多业态有机融合,从儿童到老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康养项目。全产业链就是以中药材、花卉的种植科普、观赏体验、亲子互动、理疗养生为中心,建成集健康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康养产业链。按照“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思路,突出“春季踏春赏花、夏季森林避暑、秋季果蔬采摘、冬季温泉禅修”,举办好各类旅游主题活动,使交城全域旅游“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形成多业态、多景观、多样性的旅游目的地。
春天踏春赏花,夏天森林避暑,秋天果蔬采摘、冬天温泉禅修,游客来到这里,任何季节都能享受到康养服务,康养交城旅游品牌的打造将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交城独特的文旅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灿烂的人文遗产。
今天的交城正发生着日新月异,激情四射的改变,正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一个地绿景美、天蓝水清、连山接水、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大美之城;一个包容大气、创新迸发、人才集聚的创新之城;一个交通便捷、管理井然、保障完善的舒适之城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休闲在交城、居住在交城、创业在交城”将成为这座山水之城的崭新名片!
孙宝忠 李永妙 路小飞
吕梁日报
实施“五个提升”打造“一城三区”黄河新闻网吕梁讯(任红生)近日,从交城县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交城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获悉,交城县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出台:全面实施“五个提升”,全力打造“一城三区”,建设生态交城、活力交城、宜居交城。“五个提升”即是
查看交城地图,整个交城县就像躺着的山西地形,静静地横卧在山西的右臂弯处。交城地处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东麓、晋中盆地西缘,全县北枕吕梁、南带汾河、东抵太原、西临方山和离石,是吕梁的东大门、省城的后花园。亘古苍翠的吕梁山将其揽入怀中,不息流淌的文
中国日报铜川10月25日电(记者 辛闻)金秋十月,瓜果飘香。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旱作梯田,刚结束秋天收成的季节,1200亩种植的玉米地,金灿灿盘旋蜿蜒,形成了如同“琴弦的乐章”一般的别样景致。刚过收获季节的陕西铜川宜君旱作梯田
中国日报铜川10月25日电(记者辛闻)金秋十月,瓜果飘香。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旱作梯田,刚结束秋天收成的季节,1200亩种植的玉米地,金灿灿盘旋蜿蜒,形成了如同“琴弦的乐章”一般的别样景致。刚过收获季节的陕西铜川宜君旱作梯田。
【全域旅游】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把交城打造成为人民最幸福的旅游目的地“一城山水,忠义之乡。”交城在吕梁山和文峪河等河流的不息流淌中,默默的走过了千年!大自然的厚爱和历史文化的眷顾,赋予了交城瑰丽多姿的旅游资源。境内拥有卦山天宁寺、佛教净土
县校联手谋发展,合作共赢谱新篇。7月7日上午,中共交城县委、交城县人民政府与山西师范大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县委书记刘旋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宋志江主持签约仪式。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王云出席签约仪式并为各基地授牌。县委副书记高
6月24日上午,中共交城县委、交城县人民政府与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县委书记刘旋、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作伟共同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宋志江主持签约仪式。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肖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不浇那个交城它浇了文水……”这首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一度曾风靡全国。也让我们关注到了吕梁山下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交城。交城,在隋朝以前,分属晋阳、大陵等县。五代、金、元、明、清交城均隶属
连日来,交城县委书记刘旋多次深入交城县核酸检测采样点、疫情防控重点卡口、集中隔离场所、居民小区等地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在卦山停车场新建核酸采样点和交城县医疗集团公卫中心核酸采样点,刘旋强调,要强化采样现场的秩序管控,科学合理优化分区设置,
图为无人机拍摄的交城庞泉沟水上乐园。 记者 刘亮亮 摄“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交城的山水实呀实在美……”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一首《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唱出了交城的秀美山水。烽火岁月,交城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
李正印对交城县工作提出要求交城县召开全县干部大会1月28日下午,交城县召开全县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市委关于县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市委书记李正印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稳科,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秦书义,市委常委、副市长、交城县委书
“突出‘六个坚持’、实现‘六新目标’,是市委全面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紧扣吕梁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是做好全市经济工作的总方略、总遵循,也为我们实施‘五个提升’、打造‘一城三区’、建设‘三个交城’提供了行动指
内黄城区新貌(尹明晓 摄)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出彩安阳 内黄篇 内黄县:“绿色动能”谱写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通讯员 刘小芳 金秋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金黄的玉米、翠绿的蔬菜、压弯枝头的水果……沃野之上,处处是勤
农村新报通讯员 李勇 李晓峰 明先利又是一年丰收季,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2022年,安陆市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擦亮安陆特色农业品牌,实施农业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推动农业绿色生产、促进
□姜科峰新时代漯河之源汇区近年来,漯河市源汇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树牢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